海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百人特送史前海怪排行榜 [复制链接]

1#

No.1巨齿鲨

巨齿鲨的上下颌骨及牙齿,其巨大的嘴巴能吞下一头牛

距今万年前,一群始须鲸正在海洋中嬉戏,它们发出婉转的叫声,那是鲸的歌声。始须鲸的歌声没有召唤其他同类,反而引来了死神,一条巨大无比的巨齿鲨。对付身体结实的鲸类,巨齿鲨有自己的一套战术,只见它先是下潜的几十米,然后摆动着强有力的尾巴向上冲刺。

当始须鲸发现从海底冲上来的巨齿鲨时一切都晚了,一只始须鲸躲闪不及,肩部被巨齿鲨的大嘴咬住,它的皮肤和肌肉瞬间被撕开。海水顿时被鲜血染红,其他没有遭到攻击的始须鲸纷纷逃跑。巨齿鲨摇晃着脑袋继续撕咬着始须鲸,丝毫没有松嘴的意思。在如此恐怖的海中杀手面前,始须鲸没有任何办法,唯有等待死亡的降临。

巨齿鲨的巨大牙齿,要双手捧着才行

19世纪初,人们发现了许多巨大的牙齿化石,这些化石明显要大于今天大白鲨的牙齿。年,古生物学阿加西斯根据这些巨大的牙齿命名了巨齿鲨。巨齿鲨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具破坏力的海中怪兽,其体长超过15米,体重约40吨。巨齿鲨就像是一条放大了的大白鲨,它的身体粗壮,身后长有一个强有力的尾巴。巨齿鲨因其巨大的牙齿得名,它宽3.4米、高2.7米的大嘴中长有多颗牙齿,其中的任何一颗牙齿都有人的手掌那么大。巨齿鲨不但有巨大的嘴巴和牙齿,还有超过20吨的惊人咬合力,这相当于5只暴龙加在一起力量。

在上新世的海洋中,即便是空前绝后的巨齿鲨也有对手,那就是像抹香鲸一样大的梅尔维尔鲸,它们之间曾经爆发过惊天动地的战斗!对于巨齿鲨这样的巨型海怪,一般的小鱼小虾根本不够它塞牙缝,只有肉厚的鲸类能满足它们贪婪的胃口。后来随着气候逐渐变冷,鲸类开始变大并向寒冷的海域迁移,生活在温暖海域的巨齿鲨因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食物而消失了。拥有血盆大口、无敌咬合力和超凡感知能力的巨齿鲨是鲨鱼这个古老家族的封顶之作,其在海怪排行榜上排名第一。

No.2邓氏鱼

邓氏鱼的模型,其嘴巴上的锋利牙齿其实是头骨的一部分

距今3亿万年前,阳光透过海面照在一条鲨鱼身上,在它生活的这片海洋中可谓是危机四伏。鲨鱼没有察觉到,在它下面深色的海水中,一个巨大的黑影正在慢慢靠近。黑影突然加速,从海底猛冲上来。还没等鲨鱼反应它就被一张大嘴咬住,这张大嘴如此有力甚至将鲨鱼的身体咬成两段。袭击鲨鱼的不是别人,它是当时的海中霸王——邓氏鱼。

袭击得手的邓氏鱼胡乱几下就将鲨鱼吞进肚子里,酒足饭饱之后,它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浮在水中。过了好一会儿,随着邓氏鱼身体的一阵抖动,它吐出了一些无法消化的鲨鱼残骸。邓氏鱼转过身子,它摆动着尾巴缓缓向深海游去,一条鲨鱼怎么可能满足它的胃口,它打算换了地方去寻找新的目标。

BBC《海怪》里面复原的邓氏鱼,真是一个恐怖的杀手

19世纪中期,人们在美国发现了一些巨大的鱼类头骨化石,这些头骨面目狰狞可怖,就像来自地狱的怪兽。年,雷哈曼将其命名为恐鱼,后来又被改称为邓氏鱼。邓氏鱼是泥盆纪海洋中的顶级掠食者,其体长10米,体重超过4吨。邓氏鱼属于奇特的盾皮鱼类,它的头部和颈部包裹着厚厚的盔甲,而这些盔甲最终变成了化石。邓氏鱼最恐怖的武器是边缘带有凹凸不平刃面的牙齿,它的牙齿其实是头骨盔甲的一部分。邓氏鱼不但牙齿锋利,其上下颌的咬合力更是超过5吨,任何防御措施在它的大嘴下都显得不堪一击。

在泥盆纪的海洋中,青面獠牙的邓氏鱼是无敌的,为了填饱肚子,它们几乎什么都吃。邓氏鱼捕猎时可不是简单的冲过去,它们还有一样武器就是强大的吸力,其瞬间张开的大嘴会将食物一下子吸进嘴里,然后咬力十足的牙齿就能派上用场了。很快邓氏鱼开始面临食物危机,进化中的鱼类越游越快,而身体庞大的它们却追不上猎物,于是这种泥盆纪的海怪灭绝了。拥有坚硬盔甲、锋利牙齿和强大咬合力的邓氏鱼是原始鱼类进化的高峰,其在海怪排行榜上排名第二。

No.3沧龙

沧龙,我的最爱,但是并不是最霸道的海怪

平静的海面上,一具恐龙的尸体随着波浪一起一伏。在这具尸体旁边,一群鲨鱼正在疯狂抢食,在尸体头顶上几只海鸟正在空中盘旋,它们正伺机叼起海面上的尸体残片。

就在鲨鱼为了食物你争我抢的时候,一只巨大的沧龙从海底靠了上来。鲨鱼见到沧龙的到来,马上散开,躲到一边。身长超过15米的沧龙比一旁的鲨鱼大的多,它大嘴中锋利的牙齿极具破坏力。在这片海域中,沧龙是最大的掠食者,没有东西敢于挑战它的权威。

沧龙厌恶的看了一眼鲨鱼,这群家伙根本就没有打算离开,它们只是在旁边游来游去。沧龙懒得理会鲨鱼,它用脑袋顶了几下恐龙尸体,然后用锋利的牙齿撕开其柔软的腹部,独自享受这顿饕餮大餐。

沧龙的头骨,其嘴中的牙齿就像钉子一样锋利尖锐

作为最著名的海生爬行动物,沧龙的发现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年,一群荷兰矿工在马斯特里赫特地下的矿井中发现了一个长有尖牙利齿的巨大头骨,人们起初认为它是上古时代的可怕怪兽。年,科尼比尔将这种动物命名为沧龙。沧龙是白垩纪海洋中的顶级霸王,其体长约18米,体重超过20吨。从外形上看,沧龙犹如一条超级大海蛇,它的身体又细又长,身体下面一前一后长有两对鳍状肢,背后则有一个大尾巴。沧龙的脑袋长度超过1.5米,它的嘴中不但长有锋利的牙齿,在其口腔上部还另外长有两排小牙齿,其作用是帮助固定和吞咽嘴中的猎物。

在中生代的海洋中,沧龙是终极海怪,除了幼年时会受到来自鲨鱼和其他种类沧龙的威胁,成年之后的它们便不再有天敌了。沧龙是不折不扣的大胃王,拥有很强的吞咽能力的它们从不挑食,鱼类、海龟、海生鳄鱼、蛇颈龙类甚至是翼龙和其他种类的沧龙都在其食谱上。如果不是中生代末期的大灭绝,沧龙会统治海洋更长的时间。拥有良好嗅觉、多排牙齿和强大爆发力的沧龙是海生爬行动物进化的巅峰之作,其在海怪排行榜上排名第三。

No.4龙王鲸

BBC《海怪》中复原的龙王鲸

距今万年前,一只始祖象正横渡一条河流的入海口,其脑袋上的小鼻子高过水面以帮助它进行呼吸。始祖象笨拙的向前游着,并没有注意到不远处海面上的一闪即逝的两道水雾。水雾的制造者是一大一小两只龙王鲸,它们是一对母子。光听名字就知道龙王鲸是狠角色,它们是修长而凶猛的食肉鲸类。

其实龙王鲸早就注意到了游泳的始祖象,为了不惊动猎物,它们决定慢慢靠近。这次狩猎,雌性龙王鲸不仅要为自己和孩子寻找食物,还要向孩子演示捕猎的技巧。只见龙王鲸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潜入海中径直向猎物游去。当来到始祖象身子底下时,龙王鲸突然向上猛地咬住始祖象的一条腿。遭到攻击的始祖象拼命挣扎着,但是在水中它的力量完全使不出来,只能任由龙王鲸将自己拖入黑暗的海底。

龙王鲸的化石,注意其后面退化之后很Q的后肢

19世纪出,人们在美国中部发现了许多奇特的化石,他们认为这些化石属于某种恐龙。年,哈伦命名了龙王鲸,其本意就是“蜥王龙”,后来人们才知道它其实是一种凶猛的鲸类。龙王鲸是新生代海洋中的新贵,其体长尽20米,体重约18吨。尽管属于鲸类,但是龙王鲸像沧龙一样的细长身体,堪称最细长的鲸。细长的龙王鲸会像鳗鱼一样游泳,尽管它们的速度不是很快,但是却很灵活。龙王鲸的杀戮工具是嘴中的牙齿,其外形不同的牙齿既可以穿刺也可以切割。

在始新世的海洋中,身体细长的龙王鲸是绝对的王者,没有什么动物能够动摇它们的霸权。龙王鲸的食物很多,它们不但会吃鱼类,有候还会捕杀同时代的其他小型鲸类。始新世晚期,地球气候开始由温暖变得寒冷,这导致了龙王鲸的灭绝。拥有良好听觉、强力切割和修长身体的龙王鲸拉开了哺乳动物统治海洋的序幕,其在海怪排行榜上排名第四。

No.5上龙

上龙是长有巨大脑袋的家伙

距今1亿万年前,一小群怀孕的雌性鱼龙正在欧洲的浅海中游弋。鱼龙的流线外形与今天的海豚很像,它们能够劈开波浪在海洋中快速游动。在鱼龙身后,一个庞然大物正在快速接近,那是一只饥饿的上龙。

上龙长相凶神恶煞,即便不张嘴,两排尖长的牙齿也参差不齐的露在外面。别看上龙体型庞大,体长超过15米,但是游泳的速度一点也不慢。只见上龙用四片巨大的鳍状肢划着水,与鱼龙的距离不断缩短。

为了逃命,鱼龙改变方向朝浅水区游去,它们这一招很快就奏效了。为了不至于搁浅,上龙只好停止了追赶,它愤怒的张着大嘴,露出自己的牙齿。上龙不打算就这么放弃,它缓慢的围着浅水区游动着,等待鱼龙们再次出现时发动突然袭击。

上龙是最早被发现的古生物之一,其巨大的化石发现于今天英国南部。著名的古生物学家欧文在年命名了这种大型海生爬行动物,上龙是侏罗纪海洋中的巨大猛兽,其体长可达15米,体重超过10吨。上龙是生活在海洋中的爬行动物,它们同鳄鱼一样靠肺呼吸。上龙长有一个超过2米的大脑袋,一张扁宽的大嘴和满口的尖牙是它们的杀戮工具。在大脑袋后面是短粗的脖子和巨大的身体,这为上龙提供了强大的咬合力和动力。

在侏罗纪的海洋中,上龙是庞大凶猛的掠食者,能与其抗衡的只有同门的滑齿龙、扁鼻强龙等亲戚。上龙必须每天吃大量的食物才能生存下去,好在当时的海洋午餐丰富,除了各种鱼类,包括鱼龙、蛇颈龙甚至恐龙在内的许多动物都成为它们的食物。拥有敏锐视力、尖长牙齿和宽大脑袋的上龙是爬行动物征服海洋的杰出代表,其在海怪排行榜上排名第五。

No.6鹦鹉螺

BBC《海怪》中复原的鹦鹉螺,这家伙可比我们见天知道的鹦鹉螺大多了

距今4亿万年前,一群三叶虫正悠闲的在海底爬行,一边享受着穿透海水的温暖阳光。在三叶虫头顶上,几只奇特的无颚鱼正在觅食,作为最早的鱼类,它们竟然没有下巴。无颚鱼似乎是看到了什么,突然加速游走了。看到无颚鱼逃离,三叶虫们感觉到危险的靠近,它们纷纷钻到沙子里。

三叶虫刚刚藏好,一个巨大的身影随即现身,它是一只鹦鹉螺。与今天的亲戚不同,4亿年前鹦鹉螺可谓是硕大无比、外形奇特,它的脑袋像乌贼一样长着触手,背后则长有一个尖长的外壳。其实鹦鹉螺早就看穿了三叶虫的小伎俩,只见它用灵活的触手点着海底的沙子,几下就将一只三叶虫挖了出来。鹦鹉螺将猎物放进嘴中,伴随着“咔嚓、咔嚓”的外壳碎裂声,三叶虫便成了它的口粮。

浙江自然博物馆中的远古鹦鹉螺模型,其背后的硬壳是直的,照片是我拍的哦

很久之前,人们就在岩石中发现了很多尖长的石锥子,起初大家并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直到近代,古生物学家才确认这些石锥子是远古鹦鹉螺的外壳。年,古生物学家泰切特命名了这种动物。奥陶纪的鹦鹉螺是地球历史上的第一批巨型掠食者,它们的体长超过10米,比一辆公共汽车还要长。鹦鹉螺的外形特别,就像一只会游泳的直壳海螺。有趣的是,由于靠脑袋喷水,因此它们是倒着前进的。别看鹦鹉螺的样子滑稽,但却是可怕的猎手,它们的嘴巴是坚硬的类似鹦鹉嘴般的角质喙,这样的嘴巴具有强大的咬合力,咬碎三叶虫坚硬的外壳易如反掌。

在奥陶纪的海洋中,鹦鹉螺是无敌的,唯一对其构成威胁就只有它们自己了。称霸奥陶纪的鹦鹉螺不但有一副好牙口,还有好胃口,它们几乎是遇到什么吃什么。尽管鹦鹉螺很强大,但是它们还是无法与大自然抗衡,随着奥陶纪末期大陆的漂移和气温的下降,这些直壳海怪最终灭绝了。拥有尖长硬壳、灵活触手和角质喙嘴的鹦鹉螺开启了海怪的时代,其在海怪排行榜上排名第六。

本文发表在年6月出版的《知力》杂志上,版权所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