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说的成语,是八仙过海,它出自明朝无名氏所著的《八仙过海》第二折。
原文是这样写的:“则俺这八仙啊过海神通大,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端的万古名扬。”意思是,八仙过海时不用船,各有一套法术渡过大海。
01成语故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传说,古时候有八位神仙,他们分别是汉钟离、张果老、铁拐李、韩湘子、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何仙姑。
这八位神仙个个身怀绝技,法术高超。他们在人间惩恶扬善,为百姓做了很多的好事。
有一次,八仙结伴去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途中路过东海,只见大海宽广无垠,波涛汹涌,令人心旷神怡。
吕洞宾灵机一动,说:“坐船过海,实在没有意思;腾云驾雾,也不算什么真本事。不如咱们比一比,拿出各自的法宝,各凭本事渡过东海,你们看好不好?”大家都齐声说:“好!”。
铁拐李第一个走上前,他把手中的拐杖往海上一抛,拐杖就像一叶扁舟,轻轻浮在海面上。
随后,铁拐李足间轻点,腾空一跃,稳稳当当落在拐杖上,乘着拐杖,一下子飘出很远。其他人纷纷赞叹:“好本领!”
这时,汉钟离拍了拍手里的响鼓,说道:“下一个,看我的!”他将响鼓扔进了海里,盘腿坐在鼓上,悠然自得地随着波浪飘荡。
张果老看了,笑咪咪地说:“我的法术比你们更高超。”说着,他拿出一张纸,三两下折成一头毛驴。
毛驴落地的瞬间,摇头摆尾,仰天长叫。张果老倒骑在驴背上,向剩下的人挥挥手,追赶着铁拐李和汉钟离踏浪而去。
望着那三个人远去的身影,吕洞宾不慌不忙地从背后抽出一根拂尘,向海面一指,海上顿时霞光万丈,海水顷刻间被分成两半,中间开出一条宽敞的大道,吕洞宾悠悠然地向道路尽头走去。
韩湘子、曹国舅、蓝采和与何仙姑,也取出各自的法宝:书、玉简板、花篮和荷花,扔到海上,飘然渡海。
这八位仙人正乘着各自的法宝,在海面上游玩得十分高兴,突然之间狂风大作,海浪狂烈地翻滚起来,一群虾兵蟹将涌上海面,趁着蓝采和落单,抓住了他。
原来,是龙王太子暗自嫉妒八仙的才能,想将他们的法宝偷走,早已在半路上埋伏好,等着袭击他们。
这阵势可吓不住八仙。只见汉钟离飘然降落到潮头,轻轻扇动手中的蒲扇,“呼呼”两阵风声,就把虾兵和蟹将扇到了九霄云外。
龙太子不敢罢休,大喝一声“变”,海里突然蹿出一条大鱼,张开血盆大口,就要吞掉汉钟离。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忽然传来韩湘子的箫声。箫声神秘又动听,大鱼听了,竟然渐渐浑身酥软,瘫成了一团。
吕洞宾挥剑来斩大鱼,谁知一剑劈下去,锋利的宝剑被斩出个缺口。他仔细一看,哪儿有什么大鱼,分明是块大礁石。吕洞宾气得火冒三丈,怒口大骂。
见此情景,铁拐李拍拍吕洞宾的肩膀说:“别急,看我来收拾他!”
说完,铁拐李腾空而起。他用了十足十的力气,将拐杖一杖打下去。顷刻间,礁石突然变成一条大章鱼,挥舞着手脚将拐杖缠住了。
何仙姑连忙赶到,将荷花变成一个大罩子,朝章鱼扔过去。章鱼看到一朵巨大的花当头罩来,慌忙化作一条海蛇,奋力逃窜,却被张果老和曹国舅联手捉住。
原来刚才的大鱼、礁石、章鱼都是龙王太子变的。在八仙的围攻下,龙王太子现出原形,败下阵来,他只好放出了蓝采和,灰溜溜地逃走了。
02成语运用
这就是成语八仙过海背后的故事了。
如今,我们常常用这个成语来比喻在一件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大家各凭本事,相互竞赛,解决各自的困难。
造句的话,我们可以写:运动会中,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取得了好成绩。
03成语延伸
从古至今,有关八仙的传说和故事代代流传,经久不衰。
八仙,不仅仅是一群神仙的合称,更逐渐演变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在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见到“八仙”的身影,你比如说八仙碗、八仙桌等等。
八仙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家具之一。这种桌子呈正方形,每边可坐两个人,四边共可坐八个人,所以,人们把它称为八仙桌。
八仙桌的名字不仅和使用人数有关,也和八仙的故事有关。
传说,有一年,玉皇大帝过生日,宴请各路神仙,八仙欣然赴宴。
虽然八仙可以腾云驾雾,在几分钟的时间内赶到天庭,但是他们贪恋人间美景,于是便一起有说有笑,慢悠悠地赶路。
忽然,八仙们见到了一处名山,这里古树参天,长满了奇花异草。见如此胜景,张果老建议原地休息。
于是,八仙们各显神通,变出了石桌、石凳、水果和香茗,大家一边喝茶,一边欣赏美景。
后来,八仙离去,把石桌石凳留在了人间。因为这些桌子被八仙用过,所以人们就把它们称为八仙桌。
好了,今天的内容我就给你说到这儿了。
让我们下期再见!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