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惠州联动发展区分三个片区共1199平方 [复制链接]

1#

广东在全省13个地市设立自贸区联动发展区

惠州联动发展区分三个片区共.9平方公里


  6月28日上午,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建设新闻发布会在广州举行。广东省商务厅厅长、自贸办主任张劲松在会上介绍,近期,省*府批准在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韶关、惠州、汕尾、东莞、中山、阳江、湛江、茂名13个地市设立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旨在通过与自贸试验区“联动试验、协同创新、资源共享”,把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自主实践的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到更大的空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地方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为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拓展新空间,为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探索新路径。


  根据规划,中国(广东)自贸试验区惠州联动发展区规划总面积.9平方公里,分为三个片区:潼湖生态智慧区片区、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片区、创新核心区片区。在这三大片区,惠州市将结合本市产业优势和发展重点,重点打造生态智慧产业集群,以人工智能、高端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为主要产业发展方向的创新聚集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制造中心及研发中心、高端商贸集聚区和贸易转型升级区。


  联动发展区所在地市将充分吸收分享广东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


  张劲松介绍,广东自贸试验区年成立以来,在以制度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累计形成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了41项、全省复制推广项改革创新经验,广东自贸试验区各项经济指标位列全国自贸试验区前列。


  对如何建设联动发展区,张劲松表示,将推动联动发展区与广东自贸试验区开展*策联动、产业联动、创新联动等“三个联动”,率先复制推广一批自贸试验区的先进经验,实施一批协同创新项目,培育一批高水平开放平台。


  具体来说,广东将从5个方面推动联动发展区建设,包括以清单形式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开展联动创新探索系统性集成性改革创新,强化区域合作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开展全产业链创新促进重点产业发展,积极争取在联动发展区实施广东自贸试验区有关特殊试点*策。


  复制推广广东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是联动发展区建设的首要任务。目前,我省已梳理在联动发展区率先复制推广的62项改革创新事项,涉及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和法治服务等四个领域。据悉,惠州清单上已经梳理出48项可复制经验。


  在复制推广创新经验的同时,支持联动发展区和广东自贸试验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投资贸易自由便利、金融开放创新、粤港澳深度合作等领域开展联动创新,探索形成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范围更广、产业结合度更高、富有地方特色的改革创新经验。


  为强化区域合作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将推动各地市加强与广东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在制度、平台、产业、项目、人才等方面的合作对接,促成各片区与联动发展区在共享自贸区*策、搭建合作平台、共建产业项目等方面形成一批合作成果。


  为促进重点产业发展,将推动各市联动发展区围绕当地资源禀赋、区域优势、特色优势产业,开展系统性的全产业链创新。


  惠州将依托仲恺高新区建设自贸区联动发展区


  在随后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惠州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中国(广东)自贸试验区惠州联动发展区(以下简称“惠州联动发展区”)建设情况。


  其中,潼湖生态智慧区片区面积约38平方公里,包含作为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的国际合作产业园。该片区将围绕“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策链”四链融合,大力发展移动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慧能源、人工智能、激光与增材制造等主导产业,打造生态智慧产业集群。


  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片区面积约50.9平方公里。片区将聚焦仲恺高新区“5+1”现代产业集群建设发展目标,加快建立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慧能源、人工智能、激光与增材制造等5大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5+1”现代产业体系。


  创新核心区片区面积约31平方公里。片区将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为方向,重点发展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强化发展科技研发、科技服务、科技金融和软件与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与港澳、广东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形成联动效应,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制造中心及研发中心。同时,申报设立保税物流中心(B型),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产业,探索发展“保税+新零售”业务,升级传统商贸产业,未来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商贸集聚区和贸易转型升级区。


  仲恺在产业发展和对外经贸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通气会介绍,惠州正积极抢抓“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加速推进“2+1”现代产业集群建设。年,惠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扩规提质,形成5G及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电池等主导产业,行业总产值亿元,居全省第三;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提速,形成年产能万吨炼油、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规模,行业总产值亿元,两年年均增长10.9%;生命健康产业初步形成以中医药为特色产业,医药、器械同步发展的产业集群,产值亿元。


  对于依托仲恺高新区建设惠州联动发展区的优势条件,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仲恺高新区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经过30年发展,全区先后引进和培育了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家中外企业,是惠州打造世界水平数字产业基地和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排头兵。此外,仲恺高新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经济活跃、电子信息产业基础优异、科技自主创新基础扎实、对外经贸合作交流频繁,符合开放水平高、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等要求,利于推动与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协同发展。


  据悉,仲恺高新区当前正聚焦“5+1”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全区现有省电子信息制造业百强企业7家,百亿级企业8家,正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集群。年,仲恺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亿元,同比增长17.9%;电子信息产业企业总产值.78亿元,同比增长22%。今年1~5月,全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97亿元,同比增长17.0%;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2亿元,同比增长11.1%;固定资产投资.01亿元,同比增长33.6%,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6亿元,同比增长89.7%,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目前,仲恺高新区内企业与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日本、越南、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美国、墨西哥、英国、欧盟等27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年,全区实现进出口.3亿元,增长25.4%,其中出口.8亿元,增长30.1%;进口.5亿元,增长15.1%。今年1~4月,仲恺高新区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亿元,占全市比重42.4%,外贸发展平稳有序。


  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惠州市将积极复制推广广东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核心,以联动南沙片区开展高端制造与科技创新合作、联动前海蛇口片区开展金融服务与现代服务业合作、联动横琴片区深化粤澳合作为路径,努力把惠州联动发展区打造成为更高开放层次、更优营商环境、更强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发展新高地。(惠州日报记者刘炜炜通讯员*启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