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新使命·新任务·新担当·新期待——前海深港合作重大成果发布暨签约活动”在深圳市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二期举行,从拓展空间、金融创新、产业集聚、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发布、签约和揭牌了一系列惠港政策和成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前海近日已推出“‘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前海行动方案”,面对新形势、新环境、新问题,扎实做好深化深港合作这篇大文章。
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
二期正式启用
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前海深港合作区党工委书记黄敏称,前海始终奋力推进“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前海行动,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扎实做好深港合作这篇大文章,为港澳青少年在前海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努力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作出前海新的贡献。
发布会上,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二期(下称“梦工场二期”)正式启用,并迎来首批4家孵化机构和32家港台创新创业团队入驻。
梦工场二期紧邻一期,于年初开工,由两栋外观大气时尚、内部灵活多变的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其中,产业空间近1.5万平方米,是在一期基础上的设计升级版。该项目在规划轴线及建筑逻辑上一脉相承,设计采用创新、创业梦等元素,运用“同而不和、和而不同”的设计理念。
为完善园区配套,梦工场二期还规划了商业空间,建筑面积.01平方米,计划引入香港青年创建的咖啡奶茶、商务简餐、无人商店等业态。未来,梦工场还将在促进粤港澳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与此同时,前海管理局还为前海华润金融中心授牌“前海深港合作区深港供应链金融创新基地”,首批6家优质港资供应链金融企业“归巢”前海,集体入驻。这些企业资产规模近亿元,将发挥头部企业的带动作用,服务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港澳联谊中心也正式揭牌。该联谊中心位于前海嘉里中心,将为港澳知名人士在前海交流合作提供平台。前海也将探索港澳联谊工作长效机制,通过加强与港澳商务交流合作,努力把更多资金、项目、技术和管理经验推介到前海。
四项重大签约
助力区域深港合作
发布会上还进行了四项重大签约。其中,在香港中联办与前海管理局的共同推动下,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与高锋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签署发起前海深港青年创新发展基金合作协议,双方将成立规模为4亿元的深港青年创新发展基金,引入优质社会资金,投资粤港澳青年初创期、早中期的双创项目,切实解决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推动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跨越式发展。
前海管理局与香港专业联盟、香港青年专业联盟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将充分发挥两个联盟会员规模大、青年人才多、影响力大的优势,共同打造国际法律服务中心、粤港澳职业共同体交流发展平台、深港青年发展智库、深港青年新媒体文创平台等重点平台。同时,将积极促进法律服务领域合作,争取更多对香港建筑及相关工程业界的开放措施,支持香港专业服务团体落户前海,推动粤港澳职业共同体交流发展。
前海管理局还与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依托该院高端智库资源,双方共同建设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前海研究中心,搭建推动深港合作互利平台,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等全方位合作,为前海开发开放提供智力支持;通过定期组织举办高端智库论坛、学术会议、专题研讨会等形式,推动与香港业界广泛沟通与交流。
此外,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和前海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也正式签署工作交接备忘录。今年8月26日,深圳市人大已立法赋予后者在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行使市级地方金融监督管理职责。此次签约是落实此事,也是强化一线监管,支持港资金融机构在前海集聚创新发展的新探索。
前海与招商局
携手打造“双循环”枢纽
12月7日下午,前海管理局还与招商局集团及大连太平湾管委会分别签署《深圳市前海管理局招商局集团关于推动落实“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战略合作协议》及《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大连市太平湾合作创新区管委会共建前海—太平湾创新合作平台合作框架协议》。
黄敏称,前海和招商局拥有一脉相承的改革开放基因,肩负着共同的战略使命,在深港合作、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等方面具备良好的互补效应和广泛的合作空间。双方携手开展“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战略合作,共同打造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桥头堡,服务国内大循环,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必将开启合作发展的新篇章。
据悉,招商局将结合前海新时代开发开放重点所需和所向,以突出港味、促进深港合作为重点,以服务内地为亮点,以释放“一带一路”合作动能为特点,以产业合作为载体和突破口,坚持战略协同、优势互补、实绩导向。
太平湾合作创新区则是招商局集团与辽宁省、大连市战略合作开发建设的新平台,是践行东北振兴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立志于打造“东北亚新蛇口”。未来,太平湾将创新复制前海模式和改革创新经验,与前海多领域合作,打造国企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综合试验基地和双循环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推动东北传统工业转型升级。
专家观点
新发展格局下深港如何合作?前海咨委会委员献计献策:
“在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上精雕细琢”
“作为深港融合的纽带,前海要紧扣深港合作和现代服务业这个成立初衷和主题,坚定不移,在拓展深港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上精雕细琢。”12月6日,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咨询委员会年度全体会议在深圳举行,委员们围绕前海在深港合作、改革开放、新发展格局以及数字经济等四个当前重点领域献计献策。
关键词1
跨境金融
“应率先实现跨境人民币结算”
中国银行原副行长,中银香港原总裁,“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香港中心、大湾区香港中心董事岳毅说,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需要巩固和提升,前海应该围绕“香港所长、深圳所需”,加强融合与全面对接。
岳毅建议,首先应率先在前海推行两地跨境人民币产品研发和跨境人民币结算,同时利用香港流动性充裕、资金成本低的特点,多在香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其次在前海率先实行两地居民、企业融合的银行服务。“比如,香港居民和机构在异地开户结算基础上,应扩大其在资本市场、非贸易市场、贸易市场、个人按揭贷款、创业贷款方面的两地银行间合作,给两地居民尤其是香港到内地创业的年轻人提供一些资金支持,支持其在深圳和前海创业。”
再者,在保护隐私的情况下,率先在前海实行香港个人企业数据的连通。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行政总裁王冬胜也建议,前海要推动数据信息要素流动,可先允许入驻前海的港资企业与香港母公司实现数据融通。
广东省政府原副省长宋海则建议,促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以创业板的注册制为突破,优化私募基金市场准入环境,探索新股通、商品通、私募通等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新模式,加快对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
同时,提高金融机构准入能级,一方面探索推进单一通行证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香港金融机构在前海自由展业无需审批,备案即可;另一方面依托前海湾区合作引擎功能,争取在前海设立粤港澳大湾区银行。
“前海要走在金融科技世界前沿”
“前海要打造财富金融的国际交易中心,一是要打造面向全球的财富交易平台,二是打造高端财富管理机构聚集地,三是加强与港澳监督协调,实现市场畅通。”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说。
马蔚华认为,前海要走在金融科技的世界前沿。“在数字化时代,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本身就是高质量的数据公司,金融与科技可以‘相似相溶’。”他说,打造金融与科技双中心是全球各大金融中心的发展大趋势,深圳在这方面具有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优势。
马蔚华建议,一方面前海要利用好央行在深圳开展数字货币应用试点的机会,与港澳积极探索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应用,为人民币的跨境支付结算新体系探路;另一方面,前海的金融科技发展要围绕跨境贷、跨境双向发债、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跨境双向股权投资、跨境资产转让、跨境金融基础设施“六个跨境”业务的科技发展需求,打造跨境金融科技特色产业。同时,注重利用区块链等技术实现跨境金融交易的可追踪,实现监管闭环,有效防范跨境风险。
此外,马蔚华还建议,可以在前海建立新型金融基础设施试验区,加快实现支付清算、征信、账户等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
“建议以前海为支点,构建与香港全面接轨的金融规则体系,通过赋予前海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自主权限,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加速融合。”王冬胜建议,在前海设立由中央驻深金融监管部门和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联合组成的全能金融监管局,全面对接香港的混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市场化架构。
关键词2
深港合作
“可探索‘前台后室’深港新合作方式”
中银国际英国保诚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谢涌海说,国家“双循环”发展格局包括“增加内需、扩大开放和创新驱动”,香港在这三方面都可发挥作用。
首先,香港在内地特别是大湾区拥有数万家工厂,过去一直以外销为主,现在已把目光逐渐投向内地市场,纷纷建立和拓展内销渠道。香港的贸易公司也开始利用其国际渠道由原来的出口转口贸易转向进口出口转口贸易并举,为内地提供更多更好的商品。
其次,作为国际三大金融中心之一,香港可在跨境企业融资、跨境财富管理和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企业走出去时的专业服务等方面中发挥重要作用。
再者,香港拥有全球顶尖的基础科研力量,原始创新能力居亚太地区前列,可加强与深圳产业创新向纵深发展。同时,内地拥有庞大市场以及转化科研成果和先进的制造能力。香港的国际人才未来在配合内地尤其大湾区,以创新驱动引领“双循环”方面将发挥独特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城市规划及设计系讲座教授叶嘉安提出,深港可探索从“前店后厂”转到“前台后室”的新经济合作模式。“香港的生产服务业可以利用前海跟内地企业联系的优势,在前海设立前台接订单,然后再在香港现代服务业办公室里去运作。”叶嘉安说,如果要推动这一方式,前海须提供更灵活的商贸措施。
“应在更多领域推动专业资格互认”
香港中华总商会永远名誉会长蔡冠深直言,香港专业人士在获取内地资格方面仍存在障碍,建议前海探讨在CEPA框架下,只要证实有关人士在香港取得专业认可资格及相关工作经验,即可发放“认定专业人士”资格,容许在前海开展事务所,服务范围覆盖深圳。
“法律服务是深港资格改革最快的行业,相关经验可推广至会计、建造等其他专业服务领域。例如容许两地合伙人审计经验互认,在前海开设完全由境外合资格人士经营的会计师事务所等。”蔡冠深说。
深圳市工业设计协会会长、设计与艺术联盟主席任克雷则